墓园颂

裴洪刚医生在他微博上发过一段话,大致是这个意思:一件坏事,如果掩埋起来,它就会发酵,然后不断传播;而如果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很快也就消失了。他的粉丝纷纷留言表示赞同,然而我的见解,却与他正好相反。我认为,把坏事掩盖下去,它才会慢慢消失;而如果一定要暴露出来,它便会不停传播,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我想裴医生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他对人性过于乐观,但这又说不通。以他对待传统医学的态度,自然会持续遭到网络言语暴力。他和他的粉丝应该都清楚,坚定循证医学理念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能小到什么程度。作为受害者,理应不会对群体太信任才对。所以我后来倒觉得,他这么说大概只是提升下凝聚力,或者单纯图一痛快。

我并不觉得直面悲观有什么问题,就像我同样敢于直面死亡一样。几年前我去石家庄出差,抽空特意去一趟烈士陵园。那里景色不错,人又少,还有几个免费进的场馆可以学习点历史知识。走在一堆堆墓碑之间,看着上面刻着的许许多多的名字,我内心却并没有太多感想。尽管自己已努力设想当年抗日战士奋勇杀敌英勇殉国的场面,终究还是缺少实感,因为自己并没有经历过。

墓园只会对特定的一小部分人有意义。尽管人们并不会去否认烈士们死的伟大,但若把这些名字刻的满大街都是,他们必然要去骂娘。多数人只是想安生活着,尽力去活得更好,无暇去顾及旧时的亡魂。所以才会有墓园这种地方,把对先烈的感怀集中到一处,极少数的有心人能来安静地转转,就很不错。大多数人仍旧把去墓园散心当作一件可怕且不太正常的事就好。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以为人要着眼将来才是有意义的事。但现在却越来越觉得,有些逝去的东西不该被忘记。人们有权利知道,原来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之下,有人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经历过什么遭遇。了解这些,或许能对自己了解生存的意义有点帮助罢。

由是,我在自己的号里也设置一个墓园,埋葬那些死掉的文字。我的墓园虽只刻有名字,但来此的人仍然可以掀开墓碑,掘开泥土,看到尸骸。文字没有生存的自由,是处在这个时代的所有人的不幸。但至少,我会试着为它们捧起一捧泥土,幻想着还有人会在匆匆路过时注意一眼,也算它们曾经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