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常识

和菜头 4 月 19 日发在公众号上的文章是《顺着说,逆着说》。读完之后我才发现,我也是个缺乏常识的人。

常识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并不好。这个词出现的场合,往往是在说某人或某些人缺乏常识。常识指的是普通人有理由必须知道的事,所以说某人缺乏常识,大约等于直接指责他低能。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指责。

我本人也使用过这个词。因为总有人对我知道一点奇奇怪怪的偏门知识感到神奇,还十分刻意地讲出来,搞的我略有气愤,又不好发作,只好笑笑说,这是常识。等对方说自己是连常识都不懂的白痴后,我再补充一句:领域内常识。不同的人对常识的理解不一样,往往是自己熟知什么,就觉得那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属于常识。比如有的医生就认为,产妇不用坐月子,例假时可以吃冷饮这种违逆传统的说法属于常识。不过也可能只是在跟大众刚正面时场合之下的说法,又或者是表达一个希望这些正确知识成为常识的愿望。

倾诉经常伪装成提问或者求教的样子,这个常识我以前确实不具备。尽管我清楚,有些人把信仰作为活着的理由,破除他的信仰就如同夺走他的性命;尽管我明白,有的人会把自己的一贯认知当作易碎品小心存放在小角落里,理性讨论问题对其而言是冒犯边界的行为,但在别人提问的情况下,我还是遗忘了这一点。我已经不再有特别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再好为人师,在别人不想听的时候不说,在别人貌似想听的时候少说,但这显然还不够。我还需要再增加一条常识,就是具备识别一个提问究竟是倾诉还是求教的能力。

以前的我为什么会没有意识到缺乏这项常识,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勉强解释一下。因为面对别人的提问,我实在不愿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愿撒谎。我做不到同你一起义愤填膺,去骂你所讨厌的人或事,因为我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貌,不会轻易做出判断,我觉得那样对别人很不公平。我没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讲实话的后果,就是让情况变得更糟。把倾诉伪装成提问,也给了我恰当的推诿——要么你就别问,直接表达情绪,你既然问,就别怪我如实回答。从我内心来讲,也实在不希望和自己交谈的人是一个没有理性思考能力,只会发泄情绪的幼童。

人们为什么会用提问去伪装倾诉,一方面,直截了当把对方当作感情垃圾桶还是不太好意思,又要欠别人人情;另一方面,我觉得人们在感情用事时候多少还是会有点疑惑,知道自己没有在理性判断,但实在希望自己是处在正确的地位上痛快骂人,于是会去寻求一点心理上的支持。提问之后,如果对方给出令自己满意的回答,并且和自己统一战线,那自然说明我是对的,如果对方的回答令自己不满意,也可以说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可理喻,说明我还是对的。无论怎样,自己都通过提问增加一点信心。

我并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因为当我认定一件事实后,并不在意第二个人是否持同样说法。我并不关心别人的说法为什么与我不同,因为我不认为自己能听到除「一直都是这样」或者「大家都是这样」之外的答案。能打倒我的只有科学事实。假如某天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行为与基因完全无关,并且是在扭曲心理支配下产生的不正常行为,我便立刻停止反对歧视同性恋,除此之外,我对同性恋的看法绝不会因周围人的态度而转移。

多数正常人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有平等的关系,不希望对方将自己低看一等。对于我来说,言不由衷、虚与委蛇的赞扬就是贬低对方的行为。而对另外一部分人而言,理性探讨才是看低对方的行为,因为其不具备正常思考的能力,才会觉得对方是在说教,试图控制自己,教自己做事。他们希望自己的价值被重视,又无法体现出价值,所以只好拒绝一切反对态度,毫无任何理由地固执己见。这便是叛逆。只有和与自己一样蠢的人一起,才不会感到对方高自己一等。在他们眼里,这种舒适的价值远远大于对事实客观而全面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