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

第一次听到「还原论」一词被比较正经地提出来是在传教现场的视频里。那位老师说科学(现代科学)是「还原论」的,而他信奉的教是「整体论」。当时并不清楚还原论是什么概念,也没有特别在意。现在从《无穷的开始》这本书上读到,算是对这个概念清楚了些。

还原论——一种误解,认为科学必须或者应该始终通过分析其组成部分来解释事物(因此较高层次的解释不可能是基本解释)。

整体论——一种误解,认为所有重要的解释都是从整体角度来谈组成部分,而不是反过来。

——《无穷的开始》

当时没有想要了解这个概念的想法,因为我很清楚,拿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对比出来,只不过是宗教胡乱扯来做的遮羞布而已。我自己学习科学知识时,教材或老师从没提过这些知识属于哪种方法,哪个认知角度,什么哲学流派,就是直接讲客观规律,无关低层次或高层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古代人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停留在原始思维催生下的意淫与猜想。他们对于人体运行原理和疾病的解释,也来源于服务统治阶层的玄学。由于中国古代从未诞生过科学思想,古人也就没有探知事物本质的能力。所以,尽管古人有一些灿烂的工程技术,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理论却基本零分。那个被传为经典的「白马非马」论,放到今天来仅仅是数理逻辑课程中最浅显的概念,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而已。所以,古代人并不是为了遵循「整体论」而甘于守在「高层次认知」的水平上,古代玄学与现代科学并不构成并列关系,不能平起平坐,互相对比。古代到现代是实实在在的进步,是新事物淘汰旧事物。在将来,我们现在的知识也会变成旧事物,未来的人会拥有他们的新事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应该希望我们现在的一切理论还原样保存到将来,被后人当作最高的圣旨。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明人类都成了不长进的废物。

我们今天知道了,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是细胞,构成万物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基于这种认知水平,人类创造了无数文明成果。但科学并不是还原论的。把科学误解为还原论,显然是别有用心,甚至可以说是污蔑,是丑恶行径。为了解释科学为什么不是还原论这个问题,原书中出现了两个例子:丘吉尔塑像上的某个原子存在的解释;计算机运行结果的解释。第一个例子是说,伦敦议会广场中的丘吉尔塑像,考察它上面的某个铜原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人类社会」,「战争」,「领袖」等等这样高层次的概念,这说明我们也会用高层次的事物去解释低层次事物。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专注于解释本身,好解释并不总是在分析更小空间尺度的组成部分。第二个例子,假设由门电路组成一个素性判别的算法,当我们输入 641 时,表示结果为素数的信号会有反应,当我们解释这个信号为什么会有反应时,我们的解释着重于数字的素性和素性判别电路的功能性上,并不着眼于成千上万个基本组成单元——门电路。书中描述的计算机由可回弹的多米诺骨牌构成,事实上,这样的电路也可以由杠杆,溶液,甚至像《三体》里所描述的那样,由人体构成,任何有明显状态变化的物体都可以,只要元件的组成方式符合素性判别的算法,都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就是说,数字的性质,算法的正确性这类科学知识,是层次无关的,这些知识才是科学基础。

如果科学真的是还原论,物质本来就无限可分,我们永远也无法获得「基本解释」,那现存的所有科学理论不就同样程度的不可靠了吗?

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知道,考虑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可以被抽象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表面的运动时,地球又成了一个惯性参考系。尽管都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但我们关心的始终是理论本身,它的解释能力,而不是去分析什么组成部分。

在现代科学的支持下,我们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了解得愈发深入全面,能够探知的空间尺度越来越小。在越来越先进的科学理论、技术水平和做事方法之下,我们清楚地知道生物体内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层次结构,准确地衡量药物和方法的真实效果,对选择之利弊有了更可靠地判断依据。相比之下,古代的玄学只能在自限性疾病、慢性病和现代科学尚未完全清楚的领域内浑水摸鱼,沦落为思想统治和文化输出的工具。我早跟人说过,宗教无论在哪里骗人,有两个地方它绝不敢涉足:抢救室内,手术台前。

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一些科学名词,但多数人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接近于零。每个人出生之后,会基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体之所感来形成「原始思维」。当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的探察能力在肉眼不可见的分子原子水平上时,当我们知道客观事物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时,科学是「还原论」就成了一种十分具有迷惑性的说法。宗教信徒对科学妄加议论,通过有意无意地暗指现代科学眼界有限来美化他们「阴阳平衡」,「君臣佐使」,「四性五味」之类的胡言乱语,是极其卑劣的行为。我们每个人,只有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多了解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哲学思辨,才能阻挡宗教对大脑的侵蚀,才能少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