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昌演讲 [转基因争议何来] 浅议
请先阅读[方玄昌演讲 [转基因争议何来] 概要](./2018-06-08-gmo_fxe.md)或观看原视频。
仍然有必要说明一下, 这三个例子(铁路、摄影和自来水)不是用来作为 “转基因是安全的” 这个命题的证据. 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三样东西受到了阻力和误解, 就证明转基因是安全的, 没有这样的道理. 是在解释 “转基因是一种安全的技术, 仍然受到阻力和争议” 的原因. 反转的人看到这里马上要跳脚, 举出一堆先前认为没有问题后来被证实有问题了的东西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也确实存在, 比如 DDT, 咸菜, 皮蛋, 烤肉, 部分中药材等等, 后面会讲到. 其实转基因技术相对安全最坚实有力的证据只存在于学术论文中, 民众中的种种争议都是比较可笑而且可鄙的.
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一种食古不化, 冥顽不灵, 愚昧狭隘的思维方式. 鲁迅的好多文章都在批评同一类现象, 比如翻译英文时, 很多人见不得 John, Tom, 必定要翻译成 “张三”, “李四” 他才舒心; 比如化学元素就用英文符号就很好, 却一定要造出一些汉字来表示; 比如历法改革; 还有上面提到过的照相…等等. 我在之前发过的一篇东西里说过:
有些东西,古往今来没有什么不同。世界上的所有人虽在时间上处在同一时代,对世界的认知却各不相同。享受着文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世界的认识却处在数千年前人类文明开端之时,这样的人还是有的。
咸丰年间有个叫汪曰桢的人作了一篇《湖雅》, “比较研究” 之后得出 “玻璃镜不如铜镜好” 这一结论, 这也是鲁迅先生作品里出现过的笑话. 现在恐怕多数人都不知道吧.
面对各种谣言的时候, 其实我们是有能力去做一些分辨的. 但多数人没有那个时间精力把从网上见到过的所有说法都花力气去严谨考证. 所以面对那些轻信谣言的人, 指责他们不去做调查, 也是不太妥的. 说到底, 科学素养低下, 理性思考能力缺席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还有就是对网络环境不太了解, 看到什么都选择去相信. 以前看到一些人十分热衷于传播谣言, 但他本意又是好的, 因为他真的相信 “某某东西不能吃, 某某东西吃了会死人…” 这类内容, 而完全无视自己那么多年的生活经验和常识. 我觉得, 如果告诉他那些内容是谣言, 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传播谣言的行为有多么恶劣, 而是会把责任都推到内容的制造者头上, 即使自己成为了谣言传播的助力者这个事情已经坐实. 现代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太多便利, 而民众的素质却没有相应跟上, 随手一转发, 谣言就又多扩散了一些. 所以现在的互联网才会是那个样子.
之前我觉得, 应该培养这样一种观念: 我们要对自己转发的东西有那么一点责任感, 就算没有特别专业的知识, 也要通过理性的思考, 对内容的真实性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再去转发. 一张粗糙的图片, 或者一段出处不明的文字都能在群与群之间飞来飞去, 这个画面是很滑稽的.
@笛子Ocarina 在她的号上发过这样一篇帖, 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东西. 笛子大大是个画漫画的, 愿意去做这样的考证是很难能可贵也是值得敬佩的一件事. 这篇帖里有句话很有意思:
看不懂就没人关心, 没人关心就没人转, 无法引起话题性, 无法博人眼球, 新闻失格.
媒体在意的只是流量, 而我们需要在意的则应该是自己的智商. 以现代科学的发展程度来说, 最前沿的科学发现, 一些初步的实验结论, 定理或猜想离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距离已经太远了. 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所以下次再看到形似谣言的内容是不妨这么想: 连我都看懂了, 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又能有多少呢?
前段时间有个星巴克咖啡致癌的风波, 看这篇文章了解下吧.
说一下 “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个问题. 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 转基因这个事吵了这么多年(如果造谣和辟谣, 搞笑和科普能算吵的话), 上面也没有明确说话, 那我不管你科普的人说什么, 我就是不吃; 或者我要求你应该标注出来, 让那些想不吃的人可以不吃, 这总行了吧?
很遗憾, 对转基因做标注仍然是一件没必要而且不划算的事情. 那些认真做这方面科普的人, 恐怕也会连这最后的底线与妥协都要尽力去打破. 为什么? “知情权与选择权” 这种强调公民权利的话听上去很舒服, 一般人就会被这种论调套进去, 觉得做标注大概是最妥当的做法了. 但实际上仍然是无知, 对科学和技术不了解,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 引用鲁迅先生在《坟·看镜有感》里的一段话:
无论是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已先失了活气了。
这段话当然不是在说食物,或者说不仅仅在说食物。以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必然是指所有随洋人战舰一同来的让近代中国人感到陌生与恐惧的东西。由于中国人长期相信「病从口入」,用食物来代表自然是最典型,而这也是转基因谣言得以兴风作浪的原因之一,后面会提到。所以这段话恰好也是在说食物的事,又相当契合转基因风波种的某些言论,并非完全巧合。那种凭感觉说出来的言论,正好符合「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不得要领」这种描述。
关于“知情权与选择权”的讨论可以参看一下夏沙的这篇文章, 后半部分有提到. 这位大佬是个比较激进的博士, 在 B 站(@仲夏夜精灵)上传了不少搬运来的科普视频, 同时也在公众号发过几篇文章. 那些文章从风格上看来感觉科普是算不上了, 顶多为痛快痛快嘴. 但是话说的很在理, 可以给同道中人很多指导和启发, 比如看穿 “知情权与选择权” 这个披着华丽外表的套子.
我们作为活在一个逐步走向高度分化、各司其职、各司其事的文明社会中的一员,除了自己所在的领域外,基本上是没有多少知情权与选择权的,也不需要有。我们不需要通过了解全部技术细节和知识体系来确定我买汽车会不会刹车失灵,我坐的高铁会不会半路出轨,我用的电子设备有没有在窃取我的个人信息 (就算有你也只能不去关心或无能为力啊)。转基因和其他种种领域内的无数专业概念 (离公众日常生活非常遥远的概念)是一样的,那些专业领域的问题,应该交给专业领域的人来解决。更何况会有人宣扬呼吸原始空气的权利要求地球上所有工厂停工、宣扬生活空间内没有人造电磁波的权利要求销毁全部无线通讯设备吗?这是不现实而可笑的。那么在转基因问题上说“知情权与选择权”又比这种行为强多少呢?
就算用更实际的眼光来看 “做标注” 这件事, 它仍然不是个好的选择, 理由在这个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216658) 的 22 : 40 位置. 简单说, 把食物从种植或养殖到购买食用这整个环节都进行区分和监测 / 检测, 是需要很大成本的, 这些成本最终都要分摊到消费者头上, 全部消费者.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大的成本去做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工作呢? 还有一点, 视频和上面演讲里都提到了: 你越是去做这个区分, 越会给人一种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这种印象.
为什么有些情况下人们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 为什么有的人似乎天生相信阴谋论? 这是有进化学的解释的. 在远古时期, 人类与野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 只有有危机意识的人才存活了下来, 因此容易相信阴谋论的思维方式刻在了我们的基因中. 不过目前我们的文明已经发展到如此, 对宇宙认识的不断加深迫使我们的思考方式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甚至我看到过这样的说法: 一个人相信阴谋论的程度代表着他无知的程度. 相当于把相信阴谋论的原因单纯地归结为无知.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还要再复杂一些,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多作了解, 但作为个人这样认为倒也问题不大. 因为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拓宽视野, 多了解些真正的知识这一条而已.
做科普的人努力让人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而阴谋论和谣言的制造者却在挖掘和放大人们内心阴暗的东西, 以达到他卑鄙的目的. 因此从动机上来看, 这两者也是比较容易分辨的. 制造谣言的人也不傻, 自然懂得给科普人士的行为找一个理由, 而且这个理由同谣言本身一样, 不需要多么稳固, 不需要经得起推敲, 因为相信的人根本也没有这种分辨能力. 说孟山都收买了全球科学家, 正如同近代中国时期反动文学那一派污蔑进步知识分子拿了俄国人的卢布一样. 大家应该都收到过诈骗短信, 也许还会疑惑过: 这么弱智的短信真的会有人信吗? 其实这是一种筛选, 会被骗局骗到的人, 本身不需要特别有迷惑性的设计, 而不会被弱智诈骗内容骗到的人, 很可能也不会被设计复杂的骗局骗到, 诈骗犯以此节省自己的时间精力, 把焦点对准到值得被对付的人身上.
先说一下最后一个问题的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不重要,要看它所处的环境,如何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这句话本来的环境中,它是有其目的的。提倡这句话主要为了让大家不要再盲目迷信教条,而要以客观事实为准则,在这种环境下它是正确的,而且还体现了科学思维。而在方玄昌的解答中,「实践」就成了用直观感觉和表面现象来错误地得出结论或推断因果(比如吃完烤肉短时间内没事就觉得烤肉无害)的代名词,这样解释的话它就是错的。科学是智能化的,它拒绝感觉。
这三个问题和反转人士能提出来的绝大多数问题一样,就是凭感觉想象问出来的,完全不涉及到科学技术内涵,概括来说,就是反智。对于前两个问题,谣言和恐慌的制造者很会利用这种普遍认为正确而空泛的大道理来评价具体问题,这种问题毫无价值。看破这种套路也并不难,比如「对待转基因要慎用」是一句无法反驳的正确的话,但就如方玄昌在演讲中说的,「所有的技术都需要慎重,没必要针对转基因特指。」所以这句话在这里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把这种反智逻辑往同类的事情上套一下,效果是很明显的。再比如某非科学理论非要宣称自己是科学,他们会说出「科学就是探索」、「宇宙中有很多未知,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或者「有瑕疵的东西要去粗取精,不要全盘抹杀殆尽」这样毫无意义的废话,跟问题本身并无关系。同样的逻辑,我可以说所有的理论都是科学,就算再没有道理不是还有“潜在可能性”吗?
给反智人士做科普是极为不易的,尤其是不能讲知识、讲道理。他们坚定了自己的认知,又看不懂科学知识,所以科普人士不断地去解释「什么是基因」、「为什么转基因食品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在这样的人面前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些还在坚持讲知识、讲道理的科普人士恐怕高估了他们的智商,在我看来他们只会觉得“反正我看不懂,我只知道你们又在为转基因辩护而已,你们这样努力一定是拿了好处,说转基因安全的都是骗子,我们还是需要崔化钠这样敢于讲真话的民族英雄……”他们并不懂得质疑的「质」是「质证」的意思」,不懂得具备「可证伪性」是科学最重要的特点,不懂得为什么“潜在可能性”是一种无耻的说法。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科学发展之路充满荆棘,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科技进步带给了我们多少便利,这些实属不易。我们有理由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黑暗蒙昧的年代,没有生在了解知识和真理的代价极为高昂的年代。有一点科学常识的人应该都清楚,在新生事物面前,传统守旧的思想是多么的令人生厌——比如数字 0 的诞生,比如虚数的诞生,比如圆周率π的数值。「印第安纳州圆周率法案」 ,放血疗法在西方流行时的奇观,医学上的大量病例统计研究曾被嘲讽为“数学医学”……这些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科学素养是很可怕的事,我们绝不能做当代的愚人,凭借自己的手工经验就认定「径一周三」,觉得科学理论只是测量计算的把戏。
所以「具备科学素养」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并不是知道牛顿没有被苹果砸头[^1 ]、伽利略没有在比萨斜塔上做过铁球实验、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比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还要粗糙就是具备科学素养了。对于没有科学素养的人,我个人觉得他们需要的是启蒙性质的文字或音视频材料,就是给小学生看的那种。现在的小学生的教育环境比我们当年要好,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比我们要更准确是很正常的事,并非我有意嘲讽。我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系列节目【斗转星移】,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十分有趣,而且也不能说对里面的知识全都能通。问题在于,对于很多人来说,虚心承认自己无知是很难的,尤其是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和惯例、被人际间的普适道德充斥了头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