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之心不可有

我第一次长时间在外地生活是上大学的时候,在帝都。我对帝都最开始的印象并不好,因为除学校外,频繁出入的场所是汽车站火车站。从那时起我便坚定一个原则:救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偶尔碰到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向我求助的路人,我都是直接走开,绝不回应。我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外地人,不惹上麻烦已经是万幸,何必去招惹是非。即便碰到看上去非常安全的乞讨者,也是岿然不动。

因为小时候从电视上看过央视的节目,我了解乞讨可以算作一种职业,有方式,有技巧,有服装,有道具,并且收入并不算低。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估算:假设一名乞丐平均每分钟乞讨到 2 元钱,每天工作 8 小时,那么他的月收入是 28800 元。都税后。乞丐这种角色不该存在于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也有义务去抵制这样的存在,至少不该去助长这种行为。所以给乞讨者施舍非但是行善,甚至可以说是作恶。

坐地铁的时候往往能看到乞丐,有些不愿施舍的人会目光躲闪,或者侧过身去,大概心里祈祷着乞讨者赶紧过去,简直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而我则是无事发生一般波澜不惊,甚至会仔细端详乞丐从众人间穿行而过的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另外两名不是很熟的同学在地铁同一车厢遇到了乞丐,男同学立刻将手伸向钱包,女同学则侧身躲开。那一刻我便对这两位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你问我有没有掏钱?我当然是在仔细观察他们两个的反应,根本没空理那个要饭的。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心里想的是:抛开客观事实不谈,至少他们主观意愿是好的呀,他们想的是要救苦救难积德行善,对陌生人怀有关爱之心……之类,我诚挚地希望你立刻关掉此文,走好不送。我一贯的原则就是不论主观意愿只谈行为,否则也不会去批评那些嘴上说着「为你好」,实则干涉孩子自由甚至打骂孩子的父母,以及那些随手喂食野猫又立刻甩手不管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在别人主观意愿影响之下去评价其行为的人,这边建议回炉再造,家暴男就是你们这种人养起来的。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地铁上不断在播放「自觉抵制乞讨、卖艺等行为」这样的语音,仅仅是为了市容市貌么?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不去施舍乞丐理由很简单:假设我突遭大难,即便再艰难,也绝不会去向路人行乞。

不过,除了真有爱心,施舍者可能更在意自己的姿态和自我满足感。这样的人更不可能去考虑一件事该不该做,而会去判断想不想做,或者有无好处。他们活在众人及自身的眼光之下,是否去做一件事取决于旁人或者自己看到后感想如何,对维护自身高大形象有无帮助,是对理性分析最不屑一顾的人。

现在带零钱出门的人少了,大家都移动支付,所以乞讨和施舍也就转移到了网上。比如看到某博主发文,洋洋洒洒慷慨激昂描述自己如何被困在帝都与燕郊间的桥上无处可去,于是自己因防疫政策积累的怨气也一同爆发,立刻高潮,奋力对此舆论推波助澜,结果最后被其结结实实喂了口屎,虽不至于说活该,但也怪不得别人。没能从「敲锣女」这个典型身上吸取半点教训,实在是太不应该。

如果你这时候问:那么我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又不知该做些什么怎么办?

很简单。

图片来源:pixabay

所有者:PIRO4D

License: Pixabay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