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

《名著看不进克怎么办》是和菜头 10 月 10 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标题没有错别字,「克」是「去」的方言替代)。当时我在看文章评论时发现一条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激动就截了图。

zCysN4.jpg

当然,我觉得这条评论有意思不仅仅因为我也读过《枪炮、病菌与钢铁》,也玩过《文明》。可惜点开留言的回复,还是被气到一下,虽说也不算太意外。看到大部分回复都在指责留言者用词不当,不该说「驯化」,跟菜头本人的留言放在一块比比,我当时很想写一条:你们这群蠢货,人家留言写了那么一堆,你们就看见个「驯化」,也不想想人家故意选择这个词,能不知道它是啥意思?对于这类魔怔级拳师而言,看文字就像地铁入口的安检机,对放在上面的东西逐个检视,没有问题的直接放过去,一旦发现什么违禁物品,便立刻警铃大作,提醒工作人员来没收。哪里是真正有价值的点,哪里只是一般的垃圾,它们是不会去辨析的。

之所以使用「驯化」一词,是因为《枪炮、病菌与钢铁》阅读后遗症。这本书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人类驯化动植物的起源与发展,搞得读书过程中以及读过之后满脑子都是「驯化」。了解这一点的我看到「驯化」时只是会心一笑。我猜那些指责她用错词的人就没玩过几款游戏,也没读过几本 37 万字左右的书。其实这条留言最精髓的点在于,为什么「听不懂中国话」能同玩游戏和看文明史书籍联系起来?这位男友能从这两点入手,想必是个非常有见识有思想的人。

任何一本优秀图书,决不仅仅带给人们生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重塑人的思想,使人有能力保持理性,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之所以存在,并非作者要给大家介绍地球上哪里先养了何种动植物,而是在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为什么科学起源于古希腊?为什么有些部落已经开启农耕文明而有些仍在狩猎采集?总之,为什么历史会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样。它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可理解的,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当积极去思考「为什么」。

说到驯化,今天有人给我发了这样一张图。

zCRcXn.jpg

这段文字我几天前在群里见过,属于那种瞄一眼开头便知不必在意的内容。但既然直接收到,不妨就来分析分析。这张图虽包含出处,但看这头像和头衔,先有的群内转发还是先有的这条微博恐怕还真不一定。

首先,为什么不是国之肱骨钟×山、或者网红医生张×宏说,而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无法查证的人来说?因为那些人已经光环褪去,风光不再。他们该说的已经说完了,该得的已经得到了。他们已经预测的够多,民众也早已经免疫。再出来说事,恐怕大家的反应会是:「不好使了大忽悠。」所以要说是一个什么「罗博士」。

为什么要设定「在世卫组织两年刚回国」?因为那些一直在国内的人没有说服力,普通民众会觉得他们懂的不见得比自己多;没有回国的都是汉奸,本就该千刀万剐,说出来的话自然都是狗屁。所以要说正好是两年前出国最近回国,正好在世卫组织经历了疫情,那一定是见多识广,说服力强。

为什么总在提「躺平」?因为普通民众理解不了比「躺平」与「清零」更复杂的概念。就像其他很多问题一样,只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好人就一切都好,坏人就十恶不赦。就像一只杠铃,要么看见这头,要么看见那头。你要是往中间移一移,谈些具体的问题,他们就要生气啦。

为什么是 8、9 个月而不是再长些或者再短些?这个就叫「驯化」。以前上半年说下半年,下班年说第二年,管用,能稳住。现在不行了,就得把这个时间再拉长一些。因为长期的恐怖宣传,加上大家已经被驯服,习惯了被封控的生活,说得太短,反而有人要害怕的。你要说三五个月,也没人会信。至于 8、9 个月之后这个时间还会不会再被拉长,那已经没啥意义了罢。

物种在被驯化时不会被告知「你正在被驯化」,就如同你给骗子打钱时人家不会告诉你「我正在骗你钱。」人们对写在纸面上的驯化视若仇敌,却对潜移默化的驯化甘之如饴,想来也是蛮悲哀的。